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中,提出科学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初中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探究性的学科,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尤为重要。而现在的初中生问题意识差,怕提问题、不敢提问、不能提问等现象普遍,对科学教学带来了诸多不利。如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师义不客辞的责任。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形成,促进问题意识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1.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在初始阶段,以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为主,逐渐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2.在注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和前提。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认真仔细地备好每一堂课。
总之,只有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才有可能对问题进一步地猜想和假设,并努力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自觉地完成了探究的基本过程。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科学教师只有不断地对学生强调问题意识,才能促使人们不断发现问题,还会促使人们去解决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真正培养出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