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生物汇报课的反思
——《水中的动物》教学案例分析
det365亚洲版 朱燕琴
2012年3月,笔者参加了学校“百节好课”选拔暨青年教师汇报课评优活动。
一、教材分析
从第十章开始,生物教学主要探讨水中的生物这部分内容。“水中的动物”是第十章的第一节内容。本节教材首先通过6幅图片介绍多姿多彩的水中生物,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建立水中动物多样性的概念。接着实验探究鱼类、河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最后介绍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水中动物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动物都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本节的重点是探究鱼类、河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本堂课是本节“水中的动物”第一课时,所以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水中动物,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养成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10章 第1节水中的动物(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2)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世界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状况,养成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教学难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实验。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赛一赛:说出你知道的水中动物名称。小组竞赛,了解规则,说出熟悉的水中动物名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播放视频:“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学生欣赏,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究
1.认识水中动物的种类
请学生结合图片认识水中动物的种类,了解水中的动物分为鱼类、腔肠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六大类。
2.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1)以鲫鱼为代表,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归纳出应该从体形、体色、体表、感觉、呼吸、运动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2)合作探究一: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
小组实验,首先观察、讨论鲫鱼的外部形态:体形、体色、体表分别有什么特点,身体分为哪几部分。然后学生实验,运用放大镜观察鲫鱼的体侧有什么结构,接着播放视频:侧线的作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侧线的作用。
(3)合作探究二:鲫鱼的呼吸
小组实验,将红墨水滴在鲫鱼口之前,观察红墨水的流动情况,边实验边思考问题,探究鲫鱼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
(4)合作探究三:鲫鱼的运动
①出示图片,认识各种鱼鳍的名称和数目:胸鳍:2个;腹鳍:2个;背鳍:1个;臀鳍:1个;尾鳍:1个。
②探究各种鱼鳍的作用
首先复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然后动手实验,运用纱布、橡皮筋、剪刀等实验器材探究各种鱼鳍的作用,最后小组交流总结,教师出示“各种鱼鳍的作用”表格。
(5)超链接——物理:鳔的作用
介绍鲫鱼体腔内有个白色的鳔,能够调节鱼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使鱼可以停留在不同水层。
(6)小结: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表格)
3.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
首先展示各种鱼图片,同时欣赏歌曲:鱼儿水中游,然后小组讨论、归纳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最后根据鱼类的主要特征,来判断海里的其他一些动物是否属于鱼类,进一步理解什么是鱼类,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三)情感升华
出示鲨鱼、鱼翅等相关资料,激发学生保护水生资源的意识和自觉行为。
(四)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体会与反思
因我这学年是第一次上生物课,所以听到要开课心里真是慌得很。恰好在开课之前有一次市级教研活动,听了三堂市级公开课后深受启发。在吸取前辈的基础上,设计了本堂汇报课。
上完整堂课,自我感觉挺好,很顺畅。但是反思鱼类基本特征的总结,可能由于紧张,遗漏了很重要的一点没有解释清楚:所总结的五项基本特征不是必须一一符合才是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致于学生在随后对一些水中动物进行判断时不能很准确地辨别。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我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1.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保证自主学习顺利进行。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下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情感融洽,教学双方平等,民主合作,教学就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反之,学生处在“心理防卫”这之中,口不敢言,手不敢动,惴惴不安,甚至反抗对立,其学习效果不言而喻的。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同时它又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应创设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充分鼓励、表扬、课堂交流、课堂小组竞赛等多样化的手段,调节、控制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稳而不死,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爱表现自我的心理特征,需多为他们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在课堂上充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表扬在课堂上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针对部分学生不敢发言,存在“害羞”、“怕说错了大家笑”等心理顾虑,应时常给他们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回答的问题稍简单一些,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多加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逐步消除心理顾虑,在以后的学习中敢于表达自已的见解。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中,运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来激励学生有效地参与,赢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改变教学方式,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课堂是由教师主宰的,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被动与依赖,丧失发主动性,过于服从权威,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正在进行的这场课程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尝试。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为了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主体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并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来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如:给学生参与、交流表现的机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观察、思考、实习的机会;给学生发挥想象、创造和表达的机会;给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自主评价的机会等。学生的知识不是“灌”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通过活动“产”出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得始知深,绝知此事在躬行”。教师就是要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豁然顿悟”喜悦。在“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活动中,学生自主动手实验,兴致非常高,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体验到了成功与喜悦,相信他们自己得出的结论印象会更加深刻。
3.设计导学单的必要性。在课前,如果我设计一下本堂课的导学单,让学生预先自主学习,可能效果会更好。设计导学单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改变学生对教师教授内容的依赖性和未知性。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最大化地获得信息量,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主体性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让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