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本课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学德育大纲》,积极探索校本德育课程的基本规律,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背景与目标
初中既是义务教育的最高阶段,又是中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在初中阶段思维活跃,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可塑性强,是教育发挥影响的重要时期。根据初中教育的特点,结合《中学德育大纲》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目标,本课程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国家课改理念为引领,努力彰显“品位‘生活’,成长‘精神’”的教育理念,力求实现以下七个方面的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和初步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使他们进一步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了解时事政治和国内外形势,使他们逐步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敢于创新、迎接挑战的人生态度;
3.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思考社会,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并发挥主体作用,使他们初步形成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
4.引导学生知晓社会公德和法律常识,使他们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行为习惯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基本态度和分辨是非、自我教育的基本能力;
5.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和国家的环境问题,使他们养成尊重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态度和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强烈愿望;
6.引导学生感受和思考人生,使他们养成热爱生活、自信自强、乐观进取、善于合作等良好的心理品德,形成初步的心理调节能力;
7.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使他们不断提高拒绝诱惑、自我防范和科学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本课程由活动领域、活动板块、主题活动及活动案例三个层次构成。课程设置三个活动领域分别为“人与自我”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人与自我” 领域安排三个活动性板块,“人与社会”领域安排七个活动板块,“人与自然”领域安排两个活动板块。每个领域均有对该领域的内容、意义和价值的简要阐述。每个板块均提出了该板块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建议。领域和板块的配置见下表。
课程领域与板块
领域
|
板块
|
计划课时
|
负责人
|
人与自我
|
1. 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
|
王介明
|
2. 完善自我 自立自强
|
沈菊林
|
3. 享受学习 幸福成长
|
吴永忠
|
人与社会
|
4. 情系祖国 培塑信念
|
倪彩萍
|
5. 心存责任 奉献社会
|
黄秀芬
|
6. 恪守公德 遵纪守法
|
王新
|
7. 讲究礼仪 行为文明
|
王嵇春
|
8. 热爱集体 互学互帮
|
王振红
|
9. 孝亲敬长 感恩回报
|
徐燕
|
10. 理解文明 放眼世界
|
倪夙敏
|
人与自然
|
11. 亲近自然 感受乡风
|
郑岩
|
12. 低碳生活,护绿创绿
|
丁红霞
|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本课程实施以年级、班级、小组、学生为单位,每学期可根据年级、班级、小组、学生的实际安排集中教育活动或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活动。同时,学校可结合德育活动的时节特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道德事件及学生的道德发展状况,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相关教育活动。
(一)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原则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心理调节能力。因此,学校的一切德育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组织和开展,坚持以学生主体参与和直接体验为主要方式,教师更多的发挥主导和组织的作用。
——传统活动与特色活动相结合。在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学校德育传统,积极提升校本德育活动的品位,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校本德育活动课程。
——班会、团队活动与全校性活动相结合。班团队活动是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载体,学校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积极丰富活动内容和活动层次,提升各类德育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2.课程实施途径
在利用班(团、队)会实施课程的同时,学校要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和优化课程实施途径。
——节日或纪念性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清明节祭扫活动,“五四”纪念活动,国庆节、母亲节、教师节、世界环境日、元旦等重大节日活动;校庆纪念活动等。
——仪式活动。如升国旗仪式、入团仪式、入学仪式、毕业典礼、迎送仪式等。
——社团活动。如专题讲座、演讲、竞赛、征文和影评等。
——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农忙劳动、春游活动、参观考察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
3.课程实施保障
——成立课程实施的领导组织机构。学校建立校本德育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有效保障。领导小组应落实专兼职相结合的德育活动课程实施工作队伍,制定和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应定期召开德育活动课程实施工作专题会,研究、部署、科学规划各时段德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检查、督促德育活动的进展。
班级是实施德育活动课程的基层单位,要定期并逐级向领导小组汇报活动情况,进行工作总结。
——加强队伍建设。学校应建立德育干部、班主任、德育课程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实施工作队伍,通过组织校本培训、开展专题研讨、进行观摩评比等方式,提高各类人员的课程实施能力与课程开发能力。
(二)课程评价
1.将学生参加德育活动的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增加相关评价项目,对学生参加德育活动的情况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特别要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评价结果应按学期综合并计入学生的成长档案。
2.将教师组织活动的情况纳入教师工作绩效。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组织德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在学校评价的同时,要发挥学生、家长、同事及社区代表的作用,使整个教师评价工作成为不断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积极性和科学性的过程。教师评价结果应作为评选各级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依据。
附:det365亚洲版校本德育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王介明
副组长:沈菊林
组员:王新吴永忠倪夙敏王嵇春王振红倪彩萍
黄秀芬王嵇春王振红徐燕郑岩丁红霞